【室温高于多少度称为高温作业场所】在工业、建筑、物流等许多行业中,高温作业环境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为了保障劳动者健康和安全,国家对高温作业场所的定义和管理有明确的规定。那么,室温高于多少度才被称为高温作业场所?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总结与分析。
一、高温作业场所的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办法》等相关规定,高温作业场所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因受热源影响,导致工作地点的气温达到或超过35℃的作业环境。此外,如果作业场所的湿球黑球温度(WBGT指数)超过28℃,也被视为高温作业环境。
需要注意的是,单纯温度高并不一定构成高温作业场所,还需结合湿度、风速、辐射热等因素综合判断。
二、高温作业场所的标准
指标 | 标准值 | 说明 |
空气温度 | ≥35℃ | 在工作过程中,持续或间歇性接触的空气温度 |
湿球黑球温度(WBGT) | ≥28℃ | 综合考虑温度、湿度、辐射热等因素的指标 |
工作时间 | ≥2小时/天 | 高温作业需持续一定时间才被认定为高温作业场所 |
三、高温作业的分类
1. 直接热源作业:如炼钢、铸造、焊接等,作业环境温度高且持续。
2. 间接热源作业:如仓库、车间、运输车辆驾驶舱等,由于外部热源影响,室内温度较高。
3. 户外作业:夏季露天施工、搬运、环卫等,受太阳直射影响大。
四、高温作业的防护措施
-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中午高温时段作业。
- 提供防暑降温设备:如风扇、空调、遮阳棚等。
- 发放防暑用品:如清凉油、藿香正气水、饮用水等。
- 加强健康监测:定期检查员工身体状况,防止中暑和热射病。
五、结语
高温作业场所的判定不仅依赖于温度数值,还需结合多种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企业应严格遵守相关法规,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员工健康。对于劳动者而言,了解高温作业的定义和防护知识,也是自我保护的重要方式。
总结:
室温高于35℃,或湿球黑球温度(WBGT)高于28℃,且持续工作时间较长的作业场所,可被认定为高温作业场所。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应重视高温环境的识别与防控,确保生产安全与员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