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知识 >

简述建立常模的步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简述建立常模的步,有没有大佬愿意点拨一下?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3 19:48:31

简述建立常模的步】在心理测量学和教育评估中,建立常模是确保测验结果具有可比性和解释性的关键步骤。常模是指某一特定群体在某项测验上的表现分布,它为个体的测验分数提供了一个参考框架。以下是建立常模的主要步骤。

一、

建立常模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阶段:确定目标群体、选择样本、实施测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制定常模表或常模曲线以及验证常模的有效性。每一步都需要严谨的设计与执行,以确保最终得到的常模具有代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1. 确定目标群体:明确测验所针对的人群特征,如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

2. 选择样本:根据目标群体的特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确保样本数量充足且分布合理。

3. 实施测验:在标准化条件下进行测验,保证所有被试者在同一环境下完成测验。

4. 收集数据:记录所有被试者的测验成绩,整理成原始数据集。

5. 分析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算平均分、标准差、百分位数等指标。

6. 制定常模表或常模曲线:将分析结果转化为便于使用的表格或图表形式。

7. 验证常模的有效性:通过复测或与其他测验对比等方式,检查常模是否稳定、适用。

二、建立常模的步骤表

步骤 内容说明
1 确定目标群体 明确测验所面向的人群特征,如年龄、性别、教育背景等。
2 选择样本 根据目标群体特点,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确保样本量足够且分布合理。
3 实施测验 在标准化条件下进行测验,保证所有被试者在相同环境下完成测验。
4 收集数据 记录所有被试者的测验成绩,形成原始数据集。
5 分析数据 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算平均分、标准差、百分位数等指标。
6 制定常模表/曲线 将分析结果转化为常模表或常模曲线,便于使用。
7 验证常模有效性 通过复测或与其他测验对比,检验常模的稳定性与适用性。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系统地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常模体系,为后续的测验解释和应用提供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