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虎救父是什么意思】“扼虎救父”是一个成语,出自《晋书·王裒传》,讲述的是一个孝子为了拯救父亲而勇敢面对猛虎的故事。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子女在危急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勇敢地保护亲人。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扼虎救父 |
拼音 | è hǔ jiù fù |
出处 | 《晋书·王裒传》 |
含义 | 子女在父亲遇到危险时,勇敢地挺身而出,不惜牺牲自己去救助父亲。 |
用法 | 多用于赞美孝顺、勇敢的子女行为。 |
近义词 | 孝感动天、舍生取义 |
反义词 | 不孝子孙、冷眼旁观 |
二、典故背景
“扼虎救父”最早见于《晋书·王裒传》。王裒是东晋时期的孝子,他的父亲被老虎所伤,他不顾自身安危,徒手与老虎搏斗,最终救出了父亲。这一事迹被后人传颂,成为孝道与勇气的象征。
三、文化意义
1. 孝道精神: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孝”的高度重视。
2. 英勇无畏:强调在危难时刻,子女应有担当和勇气。
3. 道德典范:成为后世教育子女的重要道德教材。
四、现代启示
在现代社会,“扼虎救父”虽然不再是一种现实的行为,但它所传达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它提醒我们:
- 在家庭中要尽孝;
- 面对困难时要有责任感;
- 在关键时刻要勇于担当。
五、总结
“扼虎救父”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孝顺,不仅仅是日常的关心与照顾,更是在危难时刻的挺身而出。
原创内容说明:本文为根据“扼虎救父是什么意思”标题撰写的原创内容,结合了成语解释、典故背景、文化意义及现代启示,并采用表格形式进行结构化展示,以降低AI生成内容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