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劳分配什么时候提出】“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在公有制条件下,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来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原则。这一原则最早由马克思提出,并在后来的社会主义实践中被广泛采用。
一、总结
“按劳分配”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尤其是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进行了系统阐述。随着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这一原则被正式写入宪法和政策文件中,成为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
以下是关于“按劳分配什么时候提出”的关键信息总结:
项目 | 内容 |
提出人 | 马克思 |
提出时间 | 19世纪中期(具体为1875年) |
提出著作 | 《哥达纲领批判》 |
概念含义 | 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消费品分配 |
实践应用 | 社会主义国家(如中国、苏联等)逐步实施 |
法律依据 | 中国宪法(如1982年宪法)及相关法律文件 |
二、详细说明
“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基本原则,其理论基础源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分配方式的批判。他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由于生产力尚未高度发达,无法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因此必须实行“按劳分配”。
马克思认为,按劳分配是一种相对公平的分配方式,它尊重劳动者的贡献,但同时也承认个体之间的差异。这一思想在后来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得到了发展和应用。
在20世纪初,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后进一步将“按劳分配”纳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随后,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也将“按劳分配”作为基本分配原则写入宪法和政策文件。
三、结语
“按劳分配”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理念,其提出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的马克思理论体系中。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实践,这一原则已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分配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