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蒺藜的词语解释】“铁蒺藜”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古代战争或文学作品中,具有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它不仅是一种武器,还象征着防御与阻拦的意义。以下是对“铁蒺藜”的详细解释。
一、词语总结
“铁蒺藜”原指一种古代军事器械,形状类似带刺的铁片,多用于战场防御,阻碍敌军前进。后引申为比喻难以突破的障碍或困难重重的情境。在现代语境中,也常用来形容复杂、棘手的问题。
其词义演变体现了从具体器物到抽象概念的过渡,是汉语中典型的具象转抽象的例子。
二、词语解析表
项目 | 内容说明 |
词语名称 | 铁蒺藜 |
拼音 | tiě jí lí |
字面意思 | 铁制的蒺藜(一种带刺的植物) |
原意 | 古代战争中用的防御性武器,形状如蒺藜,多用于阻挡敌军进攻 |
引申义 | 比喻难以突破的障碍、复杂的困境或难以解决的问题 |
使用场景 | 古代军事、文学作品、现代比喻表达 |
文化内涵 | 象征坚固的防御、顽强的抵抗精神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描述工作、生活中的难题或复杂局面 |
例句 | 这个问题就像一道铁蒺藜,让人无从下手。 |
三、结语
“铁蒺藜”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词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古代军事智慧的体现,也在现代语言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了解这一词语的本义与引申义,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汉语的表达方式与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