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节选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及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赵王召见,问:“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简略翻译
廉颇是赵国的一位优秀将领。在赵惠文王时期,赵国得到了一块珍贵的和氏璧。秦国的昭王听说后,派人给赵王送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这块璧玉。赵王和大将军廉颇以及众多大臣商议对策,如果答应交换,担心得不到秦国的城池反而被欺骗;如果不答应,则害怕秦国会派兵攻打。大家一时拿不定主意,需要找到一个能出使秦国的人,但是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
蔺相如是赵国人,担任赵国宦官缪贤的门客。赵王召见他,并询问:“秦王提出用十五座城池换取我的和氏璧,是否可以答应?”蔺相如回答说:“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赵王又问:“如果给了他们璧玉,他们却不给我们城池怎么办?”蔺相如说:“如果秦国提出用城池换璧玉而赵国不答应,那么错在赵国;如果赵国给了璧玉而秦国不履行承诺,那么错在秦国。比较这两种情况,宁可答应秦国并承担失约的责任。”
以上是对《廉颇蔺相如列传》部分内容的简要概述,展现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以及他在处理外交事务中的果断决策能力。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也可以看到古人对于国家利益和个人诚信的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