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箱倒柜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翻箱倒柜”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们在寻找物品时非常着急、慌乱地翻动各种箱子和柜子的情景。这个成语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在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了解它的含义和出处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用法。
一、
“翻箱倒柜”原意是指把箱子和柜子全部翻出来,形容为了找东西而非常慌乱地翻动所有可能的地方。现在多用来比喻为了寻找某样东西而四处翻找,甚至有些手忙脚乱。
该成语最早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中,虽然具体出处尚有争议,但可以确定的是,它在明清时期的白话小说中较为常见,后来逐渐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常用成语。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翻箱倒柜 |
拼音 | fān xiāng dǎo guì |
含义 | 原指翻动箱柜寻找物品,现比喻为找东西而四处翻找,形容慌乱或急切。 |
用法 | 作谓语、状语;多用于口语或书面语中,形容急切寻找的状态。 |
出处 | 最早见于明清时期白话小说,如《红楼梦》《儒林外史》等中均有类似用法。 |
近义词 | 翻来覆去、东寻西找、四处翻找 |
反义词 | 安然不动、按部就班、从容不迫 |
例句 | 他为了找钥匙,把家里翻箱倒柜,最后才发现钥匙在口袋里。 |
三、拓展说明
“翻箱倒柜”虽然是一个比较通俗的成语,但在日常生活中却非常实用。比如在搬家、整理房间、寻找遗失物品时,常常会听到别人说“我翻箱倒柜都没找到”。这种表达方式既形象又生动,能够准确传达出一种焦急和紧张的情绪。
此外,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人在面对问题时的急躁心态,比如“他在会议上翻箱倒柜地找资料,结果还是没找到关键信息”,这样的用法更加贴近现代生活。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翻箱倒柜”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背后还蕴含着丰富的语言文化内涵。了解它的来源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