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严选问答 >

《月夜忆舍弟》练习及答案

2025-06-15 02:02:28

问题描述:

《月夜忆舍弟》练习及答案,这个怎么操作啊?求快教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6-15 02:02:28

在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中,《月夜忆舍弟》是一首感人至深的佳作。这首诗以明月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兄弟的深切思念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解析以及相关练习题和答案。

《月夜忆舍弟》原文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诗意解析

首句“戍鼓断人行”,通过描写边塞的鼓声和行人稀少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孤寂冷清的氛围。第二句“边秋一雁声”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感,大雁南飞的叫声更增添了秋天的凄凉之感。接下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无论身在何处,故乡的月亮总是最明亮的,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真实描绘,更是对故乡情感的深刻寄托。

中间两句“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与兄弟离散的痛苦和对亲人安危的担忧。最后,“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揭示了战乱不断的社会现实,使得通信困难重重,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练习题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 请解释“戍鼓断人行”中的“戍鼓”是什么意思?

3.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 诗中提到的“有弟皆分散”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

5.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答案

1.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

2. “戍鼓”指的是边防驻军的鼓声。

3. 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异地的露水和故乡的明月进行对比。

4. 反映了战乱频繁、家人离散的社会状况。

5. 主题是通过对月夜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远方兄弟的思念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希望这些解析和练习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首诗,并体会到杜甫作品中的深厚情感。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