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翻译: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子里锄菜,看见地上有一块金子,管宁挥动锄头跟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毫不在意,而华歆却捡起来又扔掉。还有一次,他们两人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门外经过一辆华丽的马车,管宁继续专心读书,华歆却放下书本出去看热闹。于是管宁就割开席子分开坐着,并且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这个故事通过两个小事件展现了两位主人公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和价值取向。管宁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学问的重要性,而华歆则容易被外界事物吸引。最终,管宁选择了与这样的朋友断绝往来,以保持自己对理想追求的一致性。
这篇文章不仅具有教育意义,还提醒我们,在选择朋友时应当看重对方是否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志趣相投。同时,它也反映了古人对于个人品德修养的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