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垢的意思这个词的出处与详解】“尘垢”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文学、哲学或日常表达中,表示灰尘和污垢,引申为世俗的烦恼、污浊之物或精神上的负担。本文将从词义、出处、用法及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并通过表格形式对相关内容进行总结。
一、词义解析
1. 字面意义:
“尘”指细小的土粒或灰尘;“垢”指污垢、脏东西。合起来,“尘垢”即灰尘和污垢的总称,多用于描述物理上的不洁之物。
2. 引申意义:
在文学或哲学语境中,“尘垢”常被用来比喻世俗的烦恼、欲望、杂念或精神上的污染,象征着人世间的污浊与纷扰。
二、出处与文献记载
出处 | 作者/典籍 | 内容摘要 | 说明 |
《庄子·大宗师》 | 庄子 | “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 | 表示世俗的污浊也能塑造出圣人,体现道家思想中的自然与转化观念。 |
《楚辞·离骚》 | 屈原 |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 虽未直接使用“尘垢”,但强调高洁品格,与“尘垢”形成对比。 |
《红楼梦》 | 曹雪芹 | “尘世繁华,不过浮光掠影,终归尘垢。” | 用于描写荣华富贵的虚幻与最终归于尘土的命运。 |
《诗经·大雅·荡》 | 无名氏 |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 虽未出现“尘垢”,但表达了人生如尘埃般短暂,与“尘垢”意象相通。 |
三、用法与例句
用法 | 例句 | 说明 |
描述物理污垢 | “墙角积满尘垢,需及时清理。” | 直接用于描述物体表面的污秽。 |
比喻精神负担 | “他心中充满尘垢,难以平静。” | 表达内心的杂念或烦恼。 |
文学修辞 | “红尘滚滚,尘垢重重,唯有清心可破。” | 常见于诗词、散文中,增强意境。 |
四、文化内涵
“尘垢”在中华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 道家思想:认为尘垢是外在的、非本质的,主张超脱尘世,追求清净。
- 佛教思想:尘垢象征烦恼与执念,修行者需去除尘垢以达到解脱。
- 儒家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求去除心灵上的“尘垢”,保持清明。
五、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词义 | 灰尘和污垢,引申为世俗烦恼或精神负担 |
出处 | 《庄子》《楚辞》《红楼梦》等 |
用法 | 描述物理污垢、比喻精神负担、文学修辞 |
文化内涵 | 道家、佛教、儒家皆有不同解读,强调清净与超脱 |
延伸意义 | 象征人生短暂、世事无常,倡导心灵净化 |
综上所述,“尘垢”不仅是一个常见的词汇,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哲理思考。无论是从字面还是引申意义上,它都提醒人们要关注内心世界的纯净,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