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里,“可怜”并非现代意义上的怜悯或同情,而是带有惋惜之意;“夜半”指的是深夜时分;“虚前席”则表示汉文帝在深夜召见贾谊时,向前移动座位以示尊重,但最终却并未真正关注到国家大事,而是询问一些关于鬼神之事。整句的意思是说,汉文帝虽然在深夜召见贾谊并表现出对他的重视,但实际上并没有珍惜这个机会去请教治国安邦的大计,而是一味地讨论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
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对于历史人物遭遇的一种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现状的一种批判态度。在封建时代,君主是否能够任用贤才、听取忠言往往关系到国家的命运。然而,在本诗中,汉文帝虽然表面上礼贤下士,但实际上却未能抓住机会,使得贤才的才华得不到施展,从而导致了国家治理上的遗憾。这种现象在历史上屡见不鲜,也成为了历代文人墨客经常吟咏的主题之一。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贾谊这样才华横溢之人的同情,同时也借此批评了那些只重形式而不务实效的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