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什么色变成语解释及出处】“谈什么色变”是一句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对某种情况时,因紧张、害怕或心虚而表现出异常的反应。虽然这个成语在口语中较为常见,但其完整形式是“谈虎色变”,意为一提到老虎就脸色发白,比喻一提到令人害怕的事物就感到非常恐惧。
一、成语解释
成语 | 谈虎色变 |
拼音 | tán hǔ sè biàn |
释义 | 一提到老虎就脸色发白,比喻一提到令人害怕的事物就感到非常恐惧。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书面语 |
近义词 | 谈蛇色变、闻风丧胆、心惊胆战 |
反义词 | 泰然处之、镇定自若、临危不惧 |
二、成语出处
出处 | 《汉书·东方朔传》 |
原文 | “人见孤豚,犹知避之,况于虎乎?” |
解释 | 此句原意是说,人们看到小猪都会避开,更何况是凶猛的老虎,强调老虎的可怕。后来演变为“谈虎色变”,用来形容人们对危险事物的畏惧心理。 |
三、成语用法示例
例句 | 解释 |
他一听到“考试”两个字,就吓得脸色发白,真是谈虎色变。 | 表达对考试的极度恐惧。 |
那个案件牵涉到高层,大家一听就谈虎色变,不敢多问。 | 表现对复杂、敏感问题的回避态度。 |
四、成语延伸理解
“谈虎色变”不仅用于描述对具体事物的恐惧,也可以引申为对某些话题或事件的敏感和回避。比如在工作中,如果某项任务曾造成过严重后果,即使现在没有风险,人们也可能因“谈虎色变”而犹豫不前。
此外,这一成语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不应因过去的经历而过度恐惧,应理性分析,积极应对。
五、总结
“谈虎色变”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源自古代文献,用于表达人们对危险或令人不安事物的恐惧心理。它不仅具有文学色彩,也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了解其含义和出处,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与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