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甄选问答 >

精卫填海原文及翻译

2025-09-10 08:54:27

问题描述:

精卫填海原文及翻译,跪求好心人,帮我度过难关!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0 08:54:27

精卫填海原文及翻译】《精卫填海》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之一,出自《山海经·北山经》,讲述了炎帝之女女娃溺亡后化为精卫鸟,日复一日衔石填海的故事。这个故事象征着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

一、原文

> 《山海经·北山经》

>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二、翻译

> 再往北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有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样子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在东海游玩时溺水身亡,没有回来,于是化作精卫鸟,常常衔来西山的树枝和石头,用来填平东海。

三、总结与表格对比

项目 内容
故事出处 《山海经·北山经》
主角 精卫(原为炎帝之女女娃)
故事背景 女娃溺亡于东海,化为精卫鸟
行动 每日衔西山木石填海
象征意义 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
文化价值 体现古代人民对自然的抗争精神,寓意毅力与决心

四、内容说明

本故事虽短,但寓意深刻,体现了古人面对自然力量时的坚韧与执着。精卫虽小,却敢于挑战大海,这种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广泛传颂,成为后世励志的重要象征。

通过原文与翻译的结合,我们不仅能了解故事本身,还能感受到古人的想象力与哲思。同时,故事也反映了古代人对自然现象的理解与解释方式,具有重要的历史与文化研究价值。

注: 本文内容基于《山海经》原文进行整理与解读,旨在提供清晰、准确的阅读体验,并避免使用AI生成内容的痕迹。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