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的主人公】“手不释卷”是一个成语,形容人勤奋好学,总是手不放下书本,专心致志地阅读。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讲述了东吴名将吕蒙在孙权的劝导下刻苦学习,最终成为有才之士的故事。
吕蒙原本是个武将,不喜读书,但在孙权的鼓励下开始努力学习,最终不仅文武双全,还受到世人称赞。后人用“手不释卷”来形容一个人对知识的渴望和不断学习的精神。
一、
“手不释卷”的主人公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名将吕蒙。他原本并不喜欢读书,但在孙权的劝导下,开始认真研读经典,最终成长为一位博学多才的将领。这一故事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也展示了一个人通过努力可以实现自我提升。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出处 |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
| 成语含义 | 形容人勤奋好学,手不放下书本 |
| 主人公 | 吕蒙(三国时期东吴名将) |
| 故事背景 | 吕蒙原为武将,不喜读书,后经孙权劝导开始学习 |
| 学习结果 | 逐渐变得博学多才,受到世人称赞 |
| 精神内涵 | 勤奋学习、终身成长、自我提升 |
| 现代启示 | 鼓励人们不断学习,追求进步 |
通过“手不释卷”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出身如何,只要愿意学习,就能够不断提升自己,实现人生的价值。这也正是这一成语至今仍被广泛引用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