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成语与世无争的出处

2025-10-31 06:24:17

问题描述:

成语与世无争的出处,急!求解答,求不沉贴!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31 06:24:17

成语与世无争的出处】“与世无争”是一个常用于形容人淡泊名利、不与世俗争斗的成语。它源于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文学作品,体现了道家或隐逸文化中追求内心宁静、远离纷扰的价值观。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该成语的出处信息,以下内容以加表格的形式进行整理。

一、

“与世无争”最早可追溯至《庄子·大宗师》中的相关表述,虽未直接出现“与世无争”四字,但其精神内涵与此成语高度一致。后世在文学作品中逐渐发展出这一成语,并广泛应用于诗词、散文及日常语言中。

此成语多用于形容一个人超然物外、不参与世俗纷争的生活态度,常带有褒义色彩,表达对淡泊名利、安于本分的人格追求。

二、出处一览表

成语 出处文献 出处原文(节选) 释义 备注
与世无争 《庄子·大宗师》 “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与世无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 指古人生活超脱,不与世俗争斗,因而无人能与之抗衡。 原文未直接使用“与世无争”,但含义相近。
与世无争 《庄子·刻意》 “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本也;柔弱谦下者,诸侯之纲也。……与世无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 表达一种顺应自然、不争不夺的生活态度。 后世引用较多,成为成语的来源之一。
与世无争 后世诗词、散文 如唐代诗人白居易《闲居》:“与世无争,心自安。” 表达淡泊名利、心境平和的状态。 成语在后世文学中被广泛使用。

三、结语

“与世无争”虽然并非出自某一具体典籍的完整句子,但其思想根源可以追溯到《庄子》中的哲学理念。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一成语逐渐成为中华文化中追求内在安宁、超脱世俗的一种象征。无论是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还是在现代人的日常表达中,“与世无争”都承载着一种理想化的生活态度和人格追求。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