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虽有名马出自哪里】“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这句话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马说》。这篇文章通过借马喻人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人才被埋没、不被重视的感慨与批判。
一、文章背景简要总结
《马说》是韩愈在唐德宗贞元年间所作的一篇寓言性质的散文。文章以“千里马”为喻,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人才难以被发现和重用的现象,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人才应有的尊重与重视。
文中提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强调了识才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表达了人才往往被埋没的无奈。
二、原文出处与作者信息
项目 | 内容 |
文章名称 | 《马说》 |
作者 | 韩愈(唐代) |
出处 | 《昌黎先生集》 |
创作时间 | 唐代中期(约公元800年前后) |
文体 | 散文(寓言体) |
核心思想 | 批判人才被埋没,呼吁识才、爱才 |
三、句子“故虽有名马”的含义解析
“故虽有名马”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它是一匹名贵的马”。这里的“虽”表示让步,“故”则引出原因或结论,整句表达了一种转折关系,暗示尽管这匹马有非凡的才能,却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结合上下文来看,这句话是在说明:即使有千里马,如果没有人去识别和使用它,它也只能默默无闻地死去,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四、文章影响与意义
《马说》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散文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文学经典。它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文章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引发了人们对人才、教育、社会制度等方面的思考。
五、结语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这句话不仅是对千里马命运的描写,更是对现实社会中人才被忽视现象的深刻反思。韩愈借马喻人,表达了他对人才的关怀与期待,也提醒后人应重视发现和培养人才,避免“千里马”被埋没的命运。
如需进一步了解《马说》的全文或相关历史背景,可查阅《昌黎先生集》或相关古文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