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征博引是什么意】一、
“旁征博引”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在论述或写作中广泛引用各种资料、典故、文献等来支持观点,增强说服力和权威性。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内容的丰富性和论证的严谨性。
“旁征”指的是从侧面或多方进行征引,“博引”则是广泛地引用。两者结合,表示在表达时不仅依靠自身经验或直觉,还通过大量参考资料来支撑论点,使文章更具深度和广度。
该成语多用于学术、写作、演讲等场合,体现出说话者或作者知识渊博、逻辑严密的特点。
二、表格展示
|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示例 |
| 旁征博引 | 指在论述中广泛引用各种资料、典故、文献等来支持观点 | 出自《汉书·东方朔传》:“旁征博引,辞理兼备。”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形容内容丰富、论证充分 | 他在论文中旁征博引,引用了大量历史文献和权威学者的观点。 |
| 旁 | 侧面、旁边 | —— | 表示从其他角度或方面 | 他从旁观察,发现了一些细节。 |
| 征 | 征引、引用 | —— | 表示引用、征用 | 他征引了多部经典著作。 |
| 博 | 广泛、众多 | —— | 表示数量多、范围广 | 这本书博采众长,内容丰富。 |
| 引 | 引用、引证 | —— | 表示引用资料或例子 | 她在演讲中引经据典,令人信服。 |
三、使用建议
“旁征博引”适合用于正式文体,如论文、报告、演讲稿等,能够提升文章的专业性和可信度。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堆砌资料,以免显得冗杂或缺乏重点。适度引用、恰当分析,才是其真正的价值所在。
四、结语
“旁征博引”不仅是语言表达的一种技巧,更是一种治学态度。它体现了对知识的尊重与追求,也展现了说话者或写作者的深厚功底。在学习和写作中,掌握并合理运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提升表达的质量与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