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文言文翻译手不释卷译文和古文】“手不释卷”是一个源自古代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勤奋好学、专心致志地阅读书籍。这一成语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原文记载了东吴名将吕蒙在孙权劝学后发奋学习的故事。以下是对“手不释卷”的文言文原文、现代汉语翻译及相关资料的整理总结。
一、文言文原文
>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节选:
> 蒙始就学,笃志不倦,遂博学多闻,时人谓之“学士”。孙权曰:“孤昔与子布共事,未尝见其有懈;今见蒙,乃知古人所谓‘手不释卷’者,非虚语也。”
二、现代汉语翻译
> 吕蒙开始学习时,非常专注,从不懈怠,于是他学识广博,当时的人称他为“学士”。孙权说:“我以前和陆逊一起做事,从未见过他有松懈的时候;现在看到吕蒙,才知道古人所说的‘手不释卷’并不是虚话。”
三、词语解释
| 词语 | 解释 |
| 手不释卷 | 手中不放下书卷,形容读书勤奋、专心致志。 |
| 笃志 | 忠诚坚定地立志。 |
| 不倦 | 不感到疲倦。 |
| 博学多闻 | 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
| 孤 | 古代君主自谦之称,意为“我”。 |
四、成语出处与含义
- 出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 含义:形容人勤奋学习,手中总是拿着书本,不轻易放下。
- 引申义:比喻人刻苦钻研、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识。
五、延伸理解
“手不释卷”不仅用于描述个人的学习态度,也可以用来赞美那些在学术或工作中不断积累、持续进步的人。它强调的是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而非一时的勤奋。
六、总结表格
| 内容 | 说明 |
| 成语名称 | 手不释卷 |
| 出处 |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
| 原文 | “手不释卷”者,非虚语也 |
| 现代翻译 | 形容人勤奋学习,手中不放下书本 |
| 词语解释 | 手不释卷:手中不放下书卷;笃志:忠诚坚定;不倦:不感到疲倦 |
| 引申意义 | 表达对勤奋学习精神的赞扬 |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表扬他人或自我激励,强调持续学习的重要性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手不释卷”不仅是古代文人推崇的学习态度,也是现代人值得借鉴的精神品质。它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仍应保持对知识的渴望与执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