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草船借箭的含义】“草船借箭”是一个源自《三国演义》的成语,讲述的是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利用智谋和自然条件,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箭矢的故事。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聪明机智,善于利用环境或他人资源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一、成语来源与故事简介
“草船借箭”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讲的是周瑜为难诸葛亮,要求他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却立下军令状,表示三天即可完成。他利用大雾天气,带领二十艘草船靠近曹军水寨,故意暴露自己。曹军因雾气弥漫,不敢贸然出击,只下令射箭。结果,箭矢纷纷落在草船上,诸葛亮不费一兵一卒便获得了十万支箭。
二、成语含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草船借箭 |
| 出处 | 《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
| 故事背景 | 赤壁之战期间,诸葛亮用计从曹军处“借”得箭矢 |
| 主要人物 | 诸葛亮、周瑜、曹操 |
| 成语寓意 | 善于利用时机和环境,以智取胜 |
| 现代用法 | 形容人机智、灵活,能巧妙获取所需资源 |
| 同义表达 | 巧妙取利、借力打力、智取 |
三、成语的现实意义
“草船借箭”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智慧的象征。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不应盲目硬拼,而应动脑筋、找方法,利用现有的条件和机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思维方式在现代职场、学习甚至日常生活中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四、成语使用示例
- 在市场竞争中,他通过分析对手弱点,成功“草船借箭”,赢得了关键订单。
- 这个方案虽然看起来风险很大,但其实是“草船借箭”,利用了对方的疏忽。
五、结语
“草船借箭”不仅体现了诸葛亮的智慧,也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策略和谋略的高度重视。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冷静、灵活应对,往往比单纯依靠蛮力更加有效。


